各地天然气调价方案陆续出台
2010-07-02 | 编辑:enablesite |
【
大
中
小】
国家发改委《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》下发一月,各地涨价细则陆续出台,为探索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作准备。
上海市发改委前日公布消息,从7月1日起,上海全面上调非居民用户的燃气销售价格,价格普涨0.39元/立方米,涉及气价调整的用户共计三大类,涨幅为10%~20%。暂不涉及居民用气。
上海的调价幅度并不是最高的,来自海南的消息称,从7月1日起,海南三亚的居民生活用气、非居民用气分别上涨0.2元/立方米和0.7元/立方米。湖北省的方案是,各类天然气到户价格平均上调0.3855元/立方米,也暂不涉居民用气价格。车用天然气方面,四川省车用压缩天然气销售价格将由现行每立方米2.7元调整为每立方米4元,涨价幅度近50%。
市场普遍认为,此次天然气价改的影响面非常大,一方面,资源型企业将受益于天然气出厂价的提升,但另一方面,天然气为原料的企业如化肥厂、天然气化工厂则会面临严峻的成本压力。对于居民用气价格调整,发改委强调,应按有关规定履行听证程序。因此,居民用气暂时没有大范围地上扬。
“从中长期来看,天然气价格上调是一个趋势。”湘财证券分析师王强向网易财经表示。对于上海公布的涨价方案,王强认为在预期之中,中间的差价分给管输和城市燃气运输商后,上下游都能获得相应的利润,等于是把上下游价格重新理顺了一遍。
至此,中国已经经历三次天然气出厂价调整。在目前的价格形成机制上,天然气到城市的门站价由国家发改委制定,城市天然气销售价由各地发改委制定,很容易造成上下游价格调整不连贯的现象。
天然气提价同时,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例势在必行,为了减少对煤的依赖,中国预计在今后5年把天然气在总能源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提高一倍。目前,这个比例约为4%。卓创资讯李祾澴告诉网易财经,目前,从消费结构上看,城市燃气、工业用气、发电用气和化工用气四大主力下游已经形成,其消费比重分别为35%、26%、21%和18%。 |